
1940年代的時裝風格
40年代主要因為二戰(1939-1945年)關係,流行時尚都圍繞著簡省物資,物盡其用,花費低,功能性強這幾著元素。 1930年代後期,巴黎設計師開創了只剛好遮住膝蓋下方的裙長的時代,因為沒有多餘的布料浪費,整個二戰時期的女性裙長皆為此實穿長度;上衣剪裁簡單,或者穿襯衫;外套則是方正的形狀,寬肩、大翻領、多口袋,為了保暖大約到膝蓋長度。 二戰前,褲子被視為男裝,但戰後女性需要投入工作,工廠開始生產以棉、丹寧、羊毛製成的女性褲裝。雜誌和裁縫公司開始教導女性如何把男性的西裝做成簡單的外出服,因為戰爭時男性常要穿著制服,物資短缺下正好回收物盡其用。 襯衫長洋裝在此時期興起,它具有多功能性,可以出席正式場合,設計又是最時髦的。它可以是長袖或短袖,並沒有特別強調腰線,但可搭配皮帶;帶有鈕釦的口袋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,充滿鄰家女孩風格。 由於戰時服裝的限制,帽子反而成為女性的標誌,從頭巾流行到草帽。不只有帽子,這時因女性在工廠工作而流行起「髮網」(Snood),兼具時髦與功能性。它增加了工廠裡穿著褲裝或連身褲裝(jumpsuits)女性的女性化元素。女性配戴頭巾